13771297000

集团信息 分类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巩固深化全市妇联系统改革成果,激发广大“妇联人”的工作热情,激励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切实发挥引领联系服务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十堰市妇联自2018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妇联人”活动,通过广泛宣传、逐级寻找、层层推选,每两年寻找一批,截止到2021年年底,十堰市妇联共寻找省市级“最美妇联人”共38人,提名20人。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图1)

  作为一名新时代妇联人,计霞立足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开展系列社会心理服务、家庭教育辅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等工作,五年来线万余人次。

  线年,创办了“计霞心理工作室妇女微家”,成立了妇女心理学习小组,定期开设“焦虑妈妈变形计课堂”、“幸福妈妈聚力沙龙”心理辅导讲座,为妇女姐妹提供服务500余人次。举办“水润心·乐成长”水都家长大讲堂,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和网络微课堂,服务妇女及家长2000余人次。

  实施社会公益项目。2019年,实施十堰市妇联“心灵港湾”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援建新港小学“心灵港湾”心理工作室,将服务延伸到偏远地区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家庭。2020年,实施“护蕾行动”女生安全自护教育进校园公益项目,为城乡37所学校的11000余名女童普及安全自护知识;建立了“丁家营镇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作为丹江口市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关爱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2021年,实施省妇联公益木兰“护蕾再行动”公益项目,为全市城乡1万余名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链接资源奉献爱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带领“妇女微家”团队在全网范围内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成功对接公益组织“壹基金”,争取各类防疫物资累计20万余元,并在丹江口市妇联的协调下发放到市内各家,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图2)

  王金霞是郧阳区安阳镇陈营村人,曾在外地摸爬滚打12年。8年前,她毅然回乡创业,短短几年时间,她将家庭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不仅自己得到回报,还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2012年,在外打工多年的王金霞怀着对现代农业的向往,回到家乡安阳镇陈营村承包 了60多亩荒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种果树,养土鸡……创业初期,毫无经验的王金霞亏损了不少。

  困难没有让王金霞退缩,经过不断总结经验,王金霞终于摸索出一套特色生态养殖方法。她养的土鸡吃的主要是玉米、决明子还有中草药,养的鸡常年不生病,并且鸡肉非常好吃。 由于她家的土鸡和土鸡蛋口感好,营养丰富,达到了富硒的标准,逐渐得到了市场认可,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不愁销路,她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在村里生活久了,王金霞心里就有了一个打算,那就是带动乡邻,共同致富。2016年底,王金霞加入郧阳区电商协会,成立了 “丈母娘家庭农场”。一年时间,她通过组织活动、寻找电商渠道,帮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

  从2017年起,王金霞牵头在陈营村成立了黄酒酿造协会,销售了5000多公斤黄酒,2018年销量翻了2倍,带动56户贫困户脱贫。

  2019年,王金霞给十几户贫困户发放了鸡苗,鸡蛋、土鸡由农场代销。王金霞还利用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销售香米、黄酒等农特产品,被乡亲们聘请为村级电商公司总经理。

  付出总有回报。王金霞的家庭农场以及她的创业故事远近闻名,“娘家土鸡蛋”荣获健康中国好食材。她个人也先后荣获 “湖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十堰市十佳电商 (微商)创业先锋”“十堰市劳动模范”“郧阳区第二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图3)

  高亚:十堰益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十堰一丢城市书店总经理、茅箭区吉祥社区妇联兼职副主席

  高亚现任一丢城市书店总经理,目前所经营的一丢城市书被定为上海路商圈建活动中心、上海路妇女儿童微家、吉祥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吉祥社区四点半学校。四年来她的书店联络社区居委会陆续开展各类服务社会、服务业主的活动和项目,充分发挥“三项功能”。

  一是思想引领增自信,打造居民的知识加油站。组织女企业家、女创业者们开展政策法规、经济知识讲座、新媒体运用、直播带货、自我成长学习课堂、一丢道德传统大讲堂。其中2019年9月到12月的十堰市妇联公益创投--红色经典“她”阅读项目,用9场高质量特色主题的活动服务100人女创业者和女企业家们。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素质提升学习,引导巾帼企业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在四所高校试点实施一批女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行动,以一丢城市书店为阵地,争当好女大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知心人。并在此活动的热烈反馈中培养出上海路高校大学生志愿者 15 人的一支队伍。

  二是家庭教育促和谐,营造居民的精神家园。在书店内分别设立陶艺区、黏土区、舞蹈区、红色直播区和自由阅读区,定期举办“家教大讲堂”系列主题公益讲座,让社区妇女随时有一个可以谈心、释放、交流的场所。2020年突然的疫情,让满怀激情的一丢城市书店又积极开拓了服务社区家庭各种形式的线上项目。其中“阅读点亮人生”线场,邮寄书籍资料到网课孩子家庭达100次,绘画心理释压沙龙开展2场,直播绘本晚安故事30次,家长成长课堂9期……截至目前,仍然保持每周一到两次不同主题的线上分享频率。疫情后又承担上海路妇女儿童微家开展的十场“小手拉大手”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十堰行活动,共服务近100个家庭,让复工复产的家长放心工作,给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她又带领团队开展了关爱贫困山区儿童服务活“金秋行动”社会服务项目,开展了一个月10场的走访贫困山区学校活动的开展,在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孩子们讲解了“家风”和“家训”对于其成长的重要性。2021年6月一丢妇委会面向全市发起“向阳花,心向”无偿献书活动,近十所小学发送了3000多本《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未成年人史学习书籍。2021年7月暑假,连续举办四期小小店长公益行活动。创办一丢星火原家校社园地,邀请教育专家在每个周六的晚上6:30为社区家长们讲授家风家教知识、育儿心理知识已经成功开办十期,受到很多双职工家庭的欢迎,100多位家长坚持走进陪跑式家风小课堂。这种“家 文化”的学习方式让更容易让好家风入脑入心。每个周末坚持开展一丢星火原家校社园地系列公益讲座60多期,帮助500多个家庭的亲子关系改善。

  三是关爱儿童健身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每到传统节日和周末,集中招募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开展室内室外各种主题活动,2019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光服务妇女儿童为主体的活动开展近60场,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联合女创业者联谊会结对帮扶茅箭区贫困留守妇女52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残儿童105人,开展“六个一”活动。

  相信在一丢书店创始人高亚的带领下,全体员工紧密团结,不断地创新奋斗,在十堰精神文明的创建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图4)

  廖莉同志担任湖北聚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网络营销策划、电子商务培训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司。从2016年成立至今,累计销售丹江口农特产品将近1亿元,累计纳税将近400万元。近几年来,通过销售丹江口本地农户的农产品,直接间接带动近3000余农户增收,带动就业500余人。通过培训电商学员4000人(其中近3000以上是女性学员)。

  为了更好的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为地方产业发展做贡献,2019年开始,她主动与习家店农技中心合作,组织56户农户在习家店镇种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桩堰贡米”100余亩,所有产出产品全部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让种植户种植有保障,生活有希望。她对产品进行系统的包装策划,打造原生态地理标志产品,优先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打造的“金桩堰贡米”、“神农武当香稻贡米”、“神农武当生态胚芽米”、“神农武当鲜道米”等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较好的反馈。2022年,她的公司着手绿色食品认证申报,打造库区优质生态稻米品牌。通过定向种植和收购,带动了丹江口市习家店镇56户农户(其中25户为脱贫户)种植贡米增收,帮助土关垭镇姚河村等21户脱贫户销售贡米,发展产业增收。开拓了“农户 电商 消费者”的超短供应链模式。通过超短供应链模式的推广使农户在种植农作物之前已经找到了销售,使消费者第一时间能尝到新鲜上市的农产品,有力助推了丹江口市小农经济品牌化的发展。

  为了使柑桔卖个好的价钱,从2016年至今,聚米电商团队走访柑桔种植量较大的村庄,和农户一起实施提高柑桔品质的方法,柑桔成熟后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柑桔,同时对农户的收购价格也比批发商上门收购的价格高出20%-50%。几年来,通过在京东、淘宝等大的电商平台上线丹江口柑桔,主推高品质和高性价比,总计在电商渠道销售柑桔将近150万余元,也带动农户种植高品质的柑桔,同时影响其他网商一起销售丹江口柑桔。

  与此同时,廖莉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扶贫济困,服务社会发展大局。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她主动带头进行抗疫捐款,配合抗疫的各项工作,连续三年对盐池湾村、油坊坪村、油坊沟村等地的贫困户进行物资捐赠慰问。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图5)

  她不曾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但在奉献爱心的路上,却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善”与“德”。

  她是贫困户眼里的“好大姐”。作为扶贫干部,在结队帮扶的过程中,她意外结识了同事扶贫结对的对象---唐太平一家八口人。当她了解到唐太平和妻子都是残疾人,父母长期患病,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她迅速联系到十堰“微力量”团队,将唐太平一家的情况传给他们,请求他们给予援助。唐太平一家陆续获“微力量”团队捐赠各项物资达万余元,为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送去了每人800元的助学金,并承诺此项助学金持续资助到孩子们高中毕业。逢年过节,杨昌琴还买来粮油送到唐太平家里,为孩子们送去崭新的棉服、鞋袜。

  她是孤儿们心中的“好妈妈”。2018年春节前夕,她在一次慰问活动中结识了福利院里的六名孤儿,这些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作为一名母亲,看到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她的第一反应是想去抱抱他们。为了进一步温暖孩子们的心里,之后她与孩子们建立了QQ群,每个星期六与孩子们在QQ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教他们尊老爱幼,传承中华优良传统;让他们懂得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馈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是留守儿童们的“知心人”。竹溪县龙坝镇廖家岭村小学是杨昌琴同志所在单位帮扶村小学,全校36名学生中,有13名留守、贫困儿童,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36%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她携手未检部、共青团、女检协的青年女干警们,以“送法进校园”的形式,关爱留守、贫困儿童的成长和学习。几年来,她多次组织女干警到该校开展关爱留守、贫困儿童活动,活动也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该校捐款捐物达6万余元。

  她是的“守护神”。遇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她主动上门普法,一方面采用共情的方式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劝说,另一方面积极发放《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资料和解说普法。她通过多方了解,得知在广大农村家庭中,有很多妇女都在默默忍受着家庭暴力。针对该情况,她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找好切入点专门制作了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页,总结了一系列家庭妇女在生活中可以保护自己的方式。在日常扶贫走访、法治宣传、进村入队等工作的过程,她亲手将这些普法资料发放给居住于农村的家庭,还接听了很多妇女诉说困惑的电话。就这样,在她的守护下,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绽放出温和的笑容。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图6)

  自2009年加入十堰义工队,并于2011年牵头组建了十堰市温暖365天志愿服务队,经过近1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已经发展到1000余名,2019年志愿服务队正式注册成功,并更名为十堰市张湾区温暖三六五义工协会,她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扶危济困、关爱城区留守儿童、维护妇女权利、解决家庭纠纷、环境保护、讲文明树新风等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数十年间她的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万余小时,受到十堰市各级组织和社会的认可。

  2013年6月,王喜娟和张湾区温暖365义工协会志愿者在张湾区红卫街办炉子沟小学帮助孩子们实现“微心愿”,当她得知有许多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仅缺少父母关爱,又无人辅导作业时,当即决定义务照顾这些流动儿童。在张湾区妇联的帮助下,开办了蒲公英爱心家园,分别在5个社区设置辅导点,为100多名流动儿童义务辅导功课,每周两天从未间断。

  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是温暖365志愿者们关注的重点。王喜娟经常带领队友们到老人家中,和老人聊天,帮老人买药、为老人做饭等。每年冬天,温暖365天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走进乡村,为老人们送去棉衣棉被以及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自2019年4月起,张湾区温暖365义工协会的义工们在王喜娟的带领下,通过募捐、义卖报纸等方式筹集资金,购买包子、馒头、豆浆等食物,坚持一月两次为城区环卫工人送早餐,用善举温暖着他们的心。

  每周六晚,王喜娟牵头带领义工开展“暖街”活动,救助街上流浪人员,为他们送上一件棉衣,一碗粥,一个馒头,用爱心传递十堰人的温暖。多年来,王喜娟每次都提前预备20个馒头,准备几件棉衣,带上几名志愿者,以火车站为起点,用脚步缩短与流浪人员的距离,用话语温暖流浪人员的内心。从2014年起,每年春运开始,她带领志愿者在火车站广场开展帮助旅客提送行李、引导进出车站、协助取票等活动,从未间断。

  王喜娟经常在“爱十堰”社区等网站,发布“户外环保预告”倡议书,邀约志愿者到牛头山、艳湖公园等公共场所、景区捡拾白色垃圾,倡导“环保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的理念。在她的影响下,先后有百余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环保志愿者参加活动,在登山和下山途中,他们捡拾景区垃圾,发放环保倡议书,以自身行动带动身边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2022年湖北省寻找“最美妇联人”十堰市“最美妇联人”事迹展播(图7)

  陶群同志系十堰市茅箭区三桥社区妇联主席,2003年进入社区,从文书到支部副书记再到书记、主任,基层工作经历20年,工作上她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生活中她充满爱心、满满的正能量。先后荣获省、市、区“最美妇联人”、“三八红旗手”、“金牌调解员”、“优秀员”“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经过不断的自我探索和实践,陶群以“建”带“妇建”引领为核心,为居民搭建“直通桥、连心桥、互助桥”这三座桥,提供“N ”精细化微服务、初步形成“1 3 N”妇联工作管理体系,赋予了新时代“三桥”新的内涵,让社区妇联工作治理更有温度和活力。

  以居民群众为主体,为居民搭建“妇女儿童微家”、“四点半学校”、“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和事佬”微调站、“呵护玫瑰”心理疏导等平台,成立红色管家、帮帮团等小分队。对重点人群坚持定期走访、人人见面,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发现矛盾问题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

  通过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将“问需于民”做实做细,广泛收集妇女儿童群众“微心愿”,找准妇女儿童生活中的重点难点,组织员、爱心人士自愿认领,一对一帮助15户困境儿童、单亲家庭、孤儿实现微心愿32个,形成关心关爱、互帮互助的社区新风尚。

  立足实际开展“N ”微精细化服务,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微治理”带来的成效。成立“和事佬”金牌调解公益组织,开设微课堂。社区将支部建在楼栋上,活动开在院落里,深入到小区妇女儿童聚集多的地方,从清廉读书会到话家风,从好人好事到邻里互助等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开展微活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每周开展幼儿故事会、“做魅力女性,展巾帼风采”女性成长沙龙、父母课堂、亲子手牵手、巾帼维权行动、传承红色家风、创建清廉家庭、有福“童”享等精细化的“N ”公益活动,让社区妇女儿童随时有一个可以谈心、释放、交流的场所。

  以上通过建引领、社区引导,员带头,妇女儿童参与,单位融合互动,使妇联工作形成了“大事共议,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实事共办”的共管体系。

  陈晨是一名90后的巾帼创业标兵。长期以来,她致力于美丽家乡的网络推荐,为农产品、美丽乡村、特色景区代言。气势恢宏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茶香飘逸的神武道茶基地、风吹千层麦浪的茅腊坪麦田、传承均州历史的丹江口市博物馆……处处都留下了“晨晨儿”美丽的身影。

  为保护一库净水永续北送,陈晨多次拍摄保水护水典型故事,并连续两年荣获十堰市守护一库碧水,抖音短视频摄影奖。长期不懈的努力,带来了一系列的反响,一条丹江口市旅游港的视频仅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就达到了900多万。在新华网发布的《抢鲜尝!丹江口樱桃熟了》的30秒短视频,让丹江口市三官殿街办,潘家岩的樱桃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众多市民下乡体验乡村之美。

  2021年,她首次参加湖北省十堰市首届“红雁领航”巾帼创新创业大赛就斩获二等奖。她带领的30多名公司团队成员,80%都是巾帼女性,她的公司被十堰市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岗”。

  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为湖北省丹江口巾帼女性树立标杆。她亲自指导10名选手做好十堰市巾帼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准备。并搭建校企合作、创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促进大学生留丹创业!展现巾帼力量!

  前不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悄然进入湖北省丹江口市,她带领公司女员工穿梭在丹江口市城区大街小巷,为执勤民警、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社区值守点志愿者送去矿泉水,拍摄网络正能量视频。与广大抗击疫情的时代英雄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家乡人们做出应有的贡献。

  行百里者半九十,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努力,为陈晨带来了无数荣誉,湖北省十四届省青联委员,丹江口市政协委员,丹江口市巾帼推介官……一系列的光环,并没有让她迷失自我,反而赋予了她更多的动力和责任。她眼中有光,心中有梦,不负韶华,,展现巾帼力量。 她用热爱和执着描绘出了这一方热土的锦绣篇章!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

官方微信 关闭